新昌县深耕易腐垃圾处理模式 实现生态化“变废为宝”


发布时间: 2024-08-22 16:32 信息来源: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:

为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,新昌县全力构建“城乡收运一体化、末端处置新提升、智治监管全贯通”治理体系,聚焦“易腐垃圾分类收集清运量占比”关键指标,深耕“易腐垃圾+昆虫养殖”生态处理模式,延伸易腐垃圾末端处理产业链,助力生态发展与经济效益共赢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建立易腐垃圾智慧收运专线29条,覆盖全县1671个易腐垃圾产生点位。截至7月底,易腐垃圾处置量达16160吨,同比增长35.24%。

打造生物降解新模式。全省首创采用腐生性昆虫——黑水虻生物转化易腐垃圾工艺,日处理能力达80吨。经过机械筛分和脱水处理后,45%左右的易腐垃圾高效转化为有机浆料,可用作黑水虻幼虫喂养饲料。结合黑水虻幼虫生长期内24小时不间断进食的特点,快速消解易腐垃圾,80%转换为高质量昆虫蛋白,20%变为虫粪有机肥。同时,对黑水虻幼虫进行筛分,保留1%-2%送入种蝇室做种后,其余幼虫全部进入养殖阶段,形成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链闭环。

迭代升级昆虫养殖新业态。建设集“黑水虻养殖+产品深加工、智能化育种+农业应用、科普宣教+观光旅游”为一体的餐厨垃圾处置2.0版生态养殖基地,易腐垃圾处置能力从原来的80吨/日增至180吨/日。依托自动控温、控湿系统和全自动收卵设备,优化养殖环境,提高育种效率。今年以来,单位垃圾鲜虻产量从10%提高至15%以上;生物蛋白转化率由35%提高至45%;人工成本降低60%以上。截至7月底,已产鲜虫1617吨,有机肥2586吨。

打开“变废为宝”新局面。利用黑水虻体内含大量蛋白酶、P450解毒酶、有机酸等抗菌物质特性,在处置易腐垃圾的基础上,强化黑水虻深加工处理,重点研发冰鲜虫、虫粉、有机肥等8项核心产品,全负荷运行时每日可生产有机肥25吨、鲜虫17吨、干虫5吨、工业用油1吨。同时,项目还向下延伸,不断挖掘经济效益,产品涉及饲料、肥料、医药保健等行业。目前,已与国内外8家企业开展合作,产生经济效益155万元。(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)
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
Baidu
map